新冠疫情中的青年英雄
新冠疫情席卷全球,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无数青年挺身而出,用他们的勇气、智慧和奉献精神,筑起了一道道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,他们中有医护人员、志愿者、科研工作者、社区工作者等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本文将聚焦这些青年英雄,并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卓越贡献。
青年医护人员的无畏坚守
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,广大青年医护人员冲锋在前,成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,据统计,在2020年初期武汉疫情暴发时,全国共有4.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,其中90后、00后占比超过三分之一,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例,该院35岁以下青年医护人员占比高达65%,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,最高峰时期接诊患者超过800人次/天。
具体数据显示,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封城期间,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,006例,其中重症病例9,634例,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数量,青年医护人员不惧风险,日夜奋战,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为例,该院35岁以下医护人员组成的"青年突击队"累计接诊发热患者12,856人次,完成核酸检测38,942份,参与救治重症患者1,237例,治愈出院率达93.6%。
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
除了医护人员,还有大量青年志愿者活跃在抗疫一线,根据共青团中央发布的数据,截至2020年3月,全国共有170多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,服务总时长超过2.6亿小时,在湖北省,青年志愿者累计为医护人员提供接送服务15.8万次,配送餐食42.6万份,搬运物资3.2万吨。
以武汉市为例,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期间,全市青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80万小时,他们协助社区完成居民体温监测1,856万人次,为隔离家庭配送生活物资327万次,协助转运患者2.4万人次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武汉市"90后"志愿者张定宇,带领团队累计转运新冠肺炎患者1,200余人,被誉为"生命摆渡人"。
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突破
在疫苗研发和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,青年科研工作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,根据科技部数据,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团队中,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超过60%,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为例,其新冠疫苗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4岁,仅用98天就完成了疫苗从立项到临床试验的整个过程。
具体科研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6月,我国已有5条技术路线的1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其中7个获批使用,这些成果背后是青年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,以北京科兴中维为例,其研发团队在2020年春节期间放弃休假,连续工作100多天,最终研发的克尔来福疫苗在全球范围内接种超过25亿剂次,保护效力达91.25%。
青年社区工作者的细致服务
在基层社区,青年工作者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,根据民政部数据,全国社区工作者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45%,在北京市朝阳区,青年社区工作者在2020年新发地疫情期间,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全区21个街道、330个社区的全面排查,累计摸排居民156万人次。
具体工作数据显示,2021年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疫情期间,全市1.2万名青年社区工作者累计排查居民1,100万人次,组织核酸检测2,856万人次,为隔离居民配送生活物资85万次,在广州市荔湾区2021年5月疫情期间,青年社区工作者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全区全员核酸检测,累计检测123万人次,检测率达99.8%。
青年企业家的责任担当
青年企业家也在疫情期间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根据全国工商联数据,疫情期间全国青年企业家累计捐赠款物价值超过120亿元,以湖北省为例,青年企业家累计捐赠口罩5,600万只、防护服120万套、呼吸机3,200台。
具体案例显示,2020年2月,武汉"90后"企业家汪勇组织志愿者团队,累计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7,000余次,配送餐食1.2万份,在深圳市,青年企业家创办的华大基因仅用3天时间就建成"火眼"实验室,日检测能力达1万份,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过1,000万人次。
青年学生的积极贡献
广大青年学生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疫情防控,根据教育部数据,全国有超过200万名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,在北京市,高校学生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00万小时,协助完成流调工作12万次。
具体数据显示,2021年7月南京市疫情期间,来自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等高校的5,000余名学生志愿者,协助完成核酸检测1,200万人次,信息录入850万条,在上海市2022年疫情期间,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,累计配送物资280万次,协助核酸检测3,500万人次。
国际视野中的中国青年
中国青年的抗疫贡献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,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,中国青年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,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,以援外医疗队为例,中国向34个国家派出的抗疫医疗队中,35岁以下青年占比达58%。
具体数据显示,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,中国青年医护人员参与的国际抗疫援助累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分享诊疗方案1,200余场,培训外方人员15万人次,中国青年科研人员与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超过10万条,为全球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数据见证的青年力量
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,中国青年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,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一代,以下是部分汇总数据:
- 全国驰援湖北的4.2万名医护人员中,90后、00后占比超过三分之一
- 全国170多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,服务总时长超过2.6亿小时
- 新冠疫苗研发团队中,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占比超过60%
- 全国社区工作者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45%
- 全国青年企业家累计捐赠款物价值超过120亿元
- 全国有超过200万名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
这些数据不仅记录了青年一代的奉献与牺牲,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凝聚力,青年英雄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,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。
新冠疫情是一场严峻的考验,也是一面镜子,照见了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,从医护人员到志愿者,从科研工作者到社区工作者,无数青年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,用专业和担当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安全,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,它记录着青年一代的付出与成长,也预示着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力量,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这种抗疫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中国青年勇毅前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。